昨儿又是关灯吃面的一天,两市接近5000家股票待涨,跌到没脾气。消息面上,并没有什么多大的利空,硬要说的话就是“IPO重启”。
不过,其实用“重启”两个字并不准确,因为监管层从没说过要“暂停”IPO,只是在去年8月提出实施“IPO逆周期调节”。所谓的逆周期,就是行情不好的时候,少发点儿新股,等行情起来了,再多发。这层含义大家都理解,但问题是现在大盘都缩量到这个程度了,属于没利空都要主动找利空的超弱环境。你说偏偏在这个时候选择受理IPO申请,这不上赶着”挑战“股民敏感的神经嘛。难道在上头看来,A股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
这里插一句,我之所以前面说现在是“没有利空都要主动找利空”,是因为发现有张图昨天在朋友圈疯狂转发。
是不是看了的人都觉得挺悲凉,觉得没人炒股了对吧。其实我告诉大家,印花税腰斩的原因是去年8月,为活跃资本市场,财政部公布一条喜讯——印花税减半。
所以你看,大部分人的记忆是多么可笑,他们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当然,我承认现在成交量肯定不行,但也别自己吓自己,别被市场舆论牵着鼻子走。
回到正题。昨天文章发了后,我看评论区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大A都如此惨烈了,平准基金还不入市,国家队还不开启疯狂买买买模式。关于这个我之前解释过,可能有部分新来的股友没有看过。
其实国家队已经出手了,上周五买了100来亿,然后昨儿又买了200亿。甚至这两天还“充当假外资”,借用北上资金的入口来买A股(没错,你这两天看到北上资金净流出明显减少,不是所谓的真外资在抄底,而是身披马甲的国家队。),但效果甚微。
说白了,还是买的不够,救市力度不够。现在中央,地方的财政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什么“以旧换新”,什么“半导体大基金3期”,什么“房地产收储”,大A只是其中之一。
而且,股市,最重要的存在价值是融资。所以只要不存在IPO大批量的破发,导致上市公司都不愿意上市了,那即便是跌的多一点了,对上头来说,也没有到燃眉之急的时候。毕竟股市的体量还没有房地产大。我昨天才给大家看了一线城市的房价图,你说房价都这样了,一线城市一半的房子都负资产了,政策还是和挤牙膏一样,那体量比房地产小几倍的股市,政策又会多超预期呢?
2015年国家之所以会大力度救市,是因为当时的股市下跌,出现了外溢,有大量场外配资以及银行资金借道流入股市的行为。所以,那次的股灾,如果不加以遏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会波及银行。从体量上看,股市有点波动不算啥,但是银行体系一旦出现风险,这是上面容忍不了的。这也是为啥今年咱们死咬着牙不降息的原因,就是为了确保银行的利润,也就是净息差。
而2015年后,国家开始严控场外配资以及银行资金借道股市的现象,所以这一轮下跌,基本上不影响银行。另外,坦率说这种行情下,银行的理财产品也都是买国债,基本上也不会买基金,投股票。
那有人问了,为啥美国那么热衷于救市。很简单,因为老美的基金背后,都是保险资金。股市如果崩盘,老美的养老金就蒸发了。所以美国政府非常重视股市。
而我国,基金背后是基民,险资真正投入股市的资金,非常非常少。虽说年初险资买了一波高分红的票,但额度依旧没用满。所以在我国,救市并没有那么强的必要性,或者说有必要,但优先级肯定不是第一位的,这一点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
而且,说实话,我一直不认为牛市的基础是靠“救市”救起来的。回顾咱们前面几轮大底,他们的共性只有一条,就是估值极度便宜。股市还是要靠市场化的出清,恐慌性下跌后才会真正浴火重生。这一点无论是A股还是美股都一样的。说到这里,大家知道为啥这波港股的反弹那么猛嘛,什么恒生红利指数,还有腾讯,美团这些大票,走势都不错。原因之一就是港股在年初那波“惨无人道”的下跌中,没有国家队“救市”,所以港股那些“带血筹码”会出清的更彻底。从这一点看,股市上涨下跌和经济也并不完全一对一的关系,不是说非得经济起来,股市才有机会。你看A股和港股同样面对“复苏不明确”的宏观经济,人家曾经还一度进入技术性牛市,强势点儿的比如美团年初至今已经涨了40%,而咱们这边还在进行3000点保卫战。
所以,要么不救,要么猛救,一切静待7月的三中全会。方向上,更看好科创板和创业板,原因无他,因为这俩估值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