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使用帮助
手机看直播
安卓APP 安卓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当前位置:图书馆 > 百年股市涨跌录 > 从《梧桐树协议》到“唐塔咖啡厅”

从《梧桐树协议》到“唐塔咖啡厅”

书名:百年股市涨跌录

作者: 罗斯丹、许天厚

出版时间: 2018-11-02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我们,在此签字者——作为股票买卖的经纪人庄严宣誓,并向彼此承诺:从今天起,我们将不为任何人以低于0.25%的佣金费率买卖任何股票;同时,在任何交易的磋商中,我们将给予会员以彼此的优先权。

  ——《梧桐树协议》

  400年前,华尔街只不过是一条泥泞的小路,连接着罗斯福车道,中间穿过古老的三一教堂,延伸到纽约市中心。当时的纽约还是荷兰的殖民地,居住的都是荷兰移民,这些定居的荷兰人为了防止印第安人和英国人的入侵骚扰,修建了一条宽达12米的原木墙,“Wall Street”由此得名。那时的荷兰移民给纽约起名叫新阿姆斯特丹,人们通常习惯于把阿姆斯特丹委员会的成立当做华尔街纯真年代开始的标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华尔街应该感谢荷兰人,因为正是荷兰人把他们特有的商业精神在那个时期传给了华尔街。这个地理位置上并不起眼的欧洲小国也一举成为当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国家强大了之后,他们就开始寻求扩张之路,占据北美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一并带了过去。这种商业元素在北美迅速生根发芽,给北美地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像现在为人们所熟知的股票操纵技术——卖空(short selling,即向经纪人借入卖出自己并不持有的股票,等到股票价格下跌的时候再买入还给经纪人)、对敲(syndicate,一群人相互之间买卖一支股票,以操纵股票的交易量进而操纵价格)等都是荷兰人发明的。

  1776年,美国建国。乔治·华盛顿担任第一届总统,而当时的财政部长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由于独立战争刚刚结束,汉密尔顿决定发行国债以解决国家财政赤字,首批发行了面值为8000万美元的国债,全部用于偿还美国在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就这样,债券的买卖交易出现了。1791年,在汉密尔顿的倡导下,美国成立了建国后的第一家银行——美国银行,并发行了第一支股票。

  此时,虽然人们有了可以交易的股票、债券,交易的品种和花样也越来越丰富,但是还没有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不过此时市场上逐渐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专门为买卖股票和债券的人服务,充当他们的中介,靠着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来赚钱,这就是最早期的经纪人,和现在市场上经常提起的经纪人的角色差不多。随着经纪人的业务逐渐增加,他们需要一个固定的地点办公,来完成这些股票和债券的交易。由于当时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交易场所,所以经纪人们大多聚集在华尔街的街头或咖啡厅进行交流、买卖股票和债券,也有些人会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表示自己对某些股票或债券感兴趣。这些咖啡厅则为经纪人提供了早期的交易场所。

  随着经纪人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在他们中间逐渐出现了一批比较成功的经纪人。在1792年,约翰·萨顿和他的同伴本杰明·本及其他经纪人决定在华尔街建立一个拍卖中心,集中进行股票的买卖交易,这个拍卖中心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纽约股票交易委员会。该拍卖中心成立后,如果有顾客想把股票卖掉,它可以先把股票存放在拍卖中心,由专门的经纪人来保管。等到有另外的人想买这支股票的时候,经纪人再把顾客存放的股票卖出去,当然,经纪人在中间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也就是佣金。

  但是好景不长,不久这个体系很快就被打破了。因为当时有相当一部分经纪人仍然在拍卖中心外面交易,于是场外交易的经纪人会偷听场内经纪人的报价,以获取关于价格的最新信息,然后在场外以更低的价格卖掉,还可以收取比场内交易更优惠的手续费。在拍卖中心交易的场内经纪人很快就察觉到了这种现象,为了防止这种不公平的情况发生,场内经纪人发起了一项协议,这就是著有名的《梧桐树协议》(Buttonwood Agreement)。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大多树木用来生火,曼哈顿街道上树木贫乏,因而华尔街68号院这棵尚存的梧桐树就格外引人注目,树阴下成了良好的集会场所。1792年5月17日,24位证券交易商(场内经纪人)在位于华尔街68号门口的这棵梧桐树下签订了一个协定,史称《梧桐树协议》。他们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规定24个签约者进行股票和债券的买卖时,大家都以统一、固定的比率提取佣金,规定每笔证券的出售,不能收取低于千分之25的佣金。这些人被认为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原始会员。从此以后,这些人每周都会有几个上午,在这棵梧桐树下聚会,严格遵守着他们之间的协议:只在会员间进行交易,不准外人参加,交易按规定收取佣金。

  《梧桐树协议》在华尔街历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事件被视为华尔街正式起步的标志,让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华尔街迈出了走向辉煌历史舞台的第一步。《梧桐树协议》类似于一个自律文件,规范着交易者的行为,保护着经纪人的利益,避免内部的恶意竞争。无论该协议是否真的是在这棵树下签订的,这棵在1792年时已有了几百年历史的巨大梧桐树,从此成为华尔街的标志,直到1865年6月14日在一次暴风雨中被刮倒。但是“梧桐树”这一名称却被保留了下来。一直到今天,《经济学人》的权威金融专栏仍然被命名为“梧桐树专栏”。

  在一段时间里,人们在这棵梧桐树下聚会,商谈着股票的买卖。1793年,在华尔街和威廉街的西北角建成了“唐塔咖啡厅”(The Tontine Coffee House),距离签约的梧桐树30米左右,股票交易由梧桐树下转到了室内。唐塔咖啡厅恰巧位于华尔街的联邦大厅和三一教堂的中间,从更深层面上来看,它将宗教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唐塔咖啡厅借鉴了英国乔治王时代的建筑风格,由一家旅馆和一间咖啡厅两部分组成。投资者们在旅馆里设立了办公室,置办了简单的办公设备,完成交易后,累了就在咖啡厅里休闲娱乐。在起初交易活动不是很频繁的时候,投资者们甚至悠闲得整天打赌来消磨时间。

  唐塔咖啡厅是由意大利的一家公司——唐塔投资公司出资修建的,它是后来华尔街高楼大厦的雏形。这间咖啡厅起初面积很小,但是后来发展很迅速,移迁到了现在的华尔街40号,场所变得愈加宽敞了。到了1817年,华尔街上的股票交易已十分活跃,咖啡厅和拍卖行有限的空间已经不能满足日常的交易活动。1817年3月8日,签订《梧桐树协议》的原始会员们租了一套房子,自发成立了“纽约证券和交易管理处”——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创建了正式的章程——《纽约证券和交易管理处协议》,至此,一个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基本成型。管理处中间经历了数次的搬迁,直到1863年才在位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现今地址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幢大楼,算是正式落户,并在同一年开始使用现在的名称且一直沿用至今,而纽约证券交易所如今的大楼是在1903年修建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