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使用帮助
手机看直播
安卓APP 安卓手机浏览器扫一扫
当前位置:图书馆 > 百年股市涨跌录 > 昂贵的拍卖会“座位”

昂贵的拍卖会“座位”

书名:百年股市涨跌录

作者: 罗斯丹、许天厚

出版时间: 2018-11-02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说起“会员”这个名词,如今我们都不陌生,如超市、百货大楼、健身场所、KTV等都会向顾客发放会员卡。人们手持各式各样的会员卡,享受发卡单位提供的会员价格和会员服务。然而提起股票交易所里的会员,大家可能并不熟悉。我们经常从电视里看到世界各地的股票交易所中穿着同样颜色马夹忙碌着的人们,他们正在处理着来自投资者的买卖股票的信息。这些人就是交易所里的会员。和日常生活中会员的意思差不多,在交易所里工作的人大都持有交易所的会员资格,没有这个资格是不能在交易所工作的。

  《梧桐树协议》签订时,就规定只有会员才可以在集中的场所交易。每天早晨,那些会员们都会接到通知,被告知当天所有可以拍卖的股票的名称。紧接着,他们就会报出自己的买入价和卖出价,买入价就是他们从普通公众手中买入股票的价格,卖出价就是他们对外卖出股票的价格,中间的买卖价差算是他们的利润来源之一。这时候,只有会员才有资格进行交易,才有权利获得交易股票的信息。但是,协议刚刚生效的时候,这种拍卖资格的取得是有代价的——他们必须付出25美元的会费才能取得相应的特权。这种特权费后来被提高到400美元。这就是今天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席位的雏形,由于当时只有少数人能够支付得起这笔钱,因此会员资格也被称之为“昂贵的拍卖会座位”,尽管人们并不是真正坐在座位上进行交易。

  这些“昂贵的拍卖会座位”之所以这么贵,是因为交易席位和上市交易的股票类似,数量非常有限。正是因为这种有限的交易席位,后来才出现了专门拍卖交易席位的市场,就像我们今天的物品拍卖一样,人们公开竞价,出价高的就可以获得席位,出价低的只能黯然退场。《梧桐树协议》本意是为投资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实际上更像是一个金融投资领域的卡特尔组织,即它要求投资者必须在缴纳昂贵的费用以后,才能进入到这个有组织的俱乐部交易,这种规定好像是专门为有钱人设立的,因为高昂的费用把一些没有钱的人无情地排斥在交易厅之外,被拒之门外的经纪人通常很难维持基本的生存,很多经纪人遭遇了破产,也有很多经纪人转行去做了别的职业。

  这种运作方式被一直延续下来,直到1836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仍保留着这一规则。现在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在交易所执行交易的经纪商们仍然要缴纳高昂的费用,才能获得交易大厅的席位。

  “席位”一说是从“拍卖会座位”延伸出来的,最早源自19世纪早期。1868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更名以后,将交易大厅内的席位数量固定为533个,定义为“交易席位是证券经营机构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固定位置”,其实质是包括了一种交易资格的意义,即取得了交易席位后才能从事实际的证券交易业务。它是由在交易所内拥有席位的个人所共同拥有的公司组织,在交易所内拥有席位也就意味着拥有了在交易大厅进行买卖证券的资格。这也意味着有新会员想在大厅交易,只能从现有会员手中购买席位。在一般情况下,随着交易活动的日趋频繁,席位费用也会上涨。后来,席位慢慢增加了一些以后,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953年将席位数量最终确定为1366个。现在交易席位通常就是指交易所大厅中的座位,座位上有电话等通信设备,经纪人可以通过它与自己的顾客和别的经纪商联系,把交易与成交信息传达给外部人。证券商参与证券交易之前,首先必须购买席位,席位购买后只能转让,不能撤销。拥有了交易席位,就相当于拥有了在交易大厅内进行证券交易的资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易方式也不断演化,由最初的手工竞价模式发展为现在的电脑自动撮合,交易席位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已逐渐演变为与交易所撮合主机联网的电脑报盘终端。

  纽约证券交易所历史上最昂贵的席位是在1929年售出的,当时售价为62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600多万美元。很长一段时间内,纽约证券交易所会员通过投票来决定席位的申请者,此事后来交由申请委员会负责,再后来便由纽约证券交易所职员接手。

  我们通常所说的非会员经纪公司是没有资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执行交易的,但是他们可以在“三级市场”上交易上市的股票,也就是在场外购买和出售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